比較不同網站對暨南大學植物之傳播成效
以社群平台Facebook、Instagram與WordPress自架網站為實驗對象
企劃源起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位處因好山好水而享負盛名的南投埔里。曾踏足暨南大學者,似乎無人不贊同本校風景秀麗,山水卓絕;而豐富的自然資源,也使得本校成為許多珍貴物種的重要棲地。除了目前最具代表性的櫻花林,暨南大學還另有上百種生命週期各異的植物,這使得本校的四季各有不同情致,也發展出極高的物種多樣性。本校具備這樣獨特的資源,卻無法讓更多人充分瞭解暨大多變的自然魅力,甚至有許多學生也並不了解學校歷史與校內植物的深刻淵源,有些可惜。
值得樂觀的是,暨大有許多熱愛學校環境的教職人員或學生,其中也不乏愛好踏青、攝影、寫作者。此處的每個人都曾與暨大的草木互動,因而懷抱只屬於自己的生態故事。將這些經驗、才能和環境相結合,相信本校必能創造獨一無二的生態書寫,成為企劃運作的有力資源。
企劃目標
在科技發達的現代,網路傳播成為資訊推廣的重要途徑。考慮到暨南大學近年積極發展觀光活動提升知名度,我們將以觀光為例,分析網路對資訊擴散的影響。
據交通部觀光局統計,2020年間每100次國內旅遊中就有約53次旅遊選擇使用網路工具獲取資訊,顯示網路宣傳擴散力強大。台灣民眾在獲取旅遊資訊時,很大程度依賴網路社交平台。經過網路用戶「打卡」、「推薦」的景點,常藉此迅速提升知名度。網路多透過圖像、文字承載資訊,相對於報刊、電視等傳統宣傳途徑,經濟成本較低且具更高傳播力。此外,網路平台可及時上架最新動態、修正過往文章內容,還能留下以往的資訊發佈紀錄,以便於日後檢索閱覽。
有鑒於以上種種「網路的特性」,我們希望透過網路傳播對暨大的一系列植物書寫。此舉並非僅有生態教育之功能——於外而言,暨大相關資訊的更頻繁出現,能使本校特色為人所知,提升學校知名度與觀光吸引力。於內而言,建立起供學校成員熟悉校園生態資訊的穩定途徑,也能提升全體師生對學校的認同感與向心力。
以此為基礎,我們總結出企劃宗旨如下:結合網路傳播與植物書寫,宣傳暨南大學生態特色。
現狀分析
在以發布對外資訊為主要功能的大型網路平台中(排除即時通軟體),台灣用戶使用比例最高者分別為Facebook與Instagram。但針對二者的功能與資訊推廣情況考察,其實有許多值得關注的差異。
首先,Facebook的台灣使用者比Instagram更多,差距達20.2%,但兩平台的運作與使用者活動並不同。Facebook的內容以文字為主,資訊量較大,瀏覽時細節更多、功能也較多元,以流量取勝,適合對龐大用戶作粗淺而廣泛的推廣。Instagram的資訊密度較低,以照片、影片為傳播主體,適合塑造獨特的帳號形象,可培養出較忠誠的受眾——若以商業傳播為比喻,Instagram顯然更有助完善品牌故事與形象。
充分瞭解兩者的優勢與劣勢之後,我們認為兩種平台之間有豐富的可比性,故不妨都創建帳號進行營運,並比較兩者的推廣數據表現。藉由這項比較結果,我們可評估宣傳重心放置在何處可能更為合適,並在表現較好的平台投入更多資金或資源。
而我們另外思考了一個問題:社群平台固然有其方便性,但也有其限制性。社群平台的功能與操作介面並不一定能符合營運者的需求,資訊快速流動的特性,也經常導致內容破碎,日後追溯與彙整都較為困難。同時,也可能因社群平台政策或言論規範而導致傳播數據不夠穩定。
作為「書寫者」,我們認為自己所追求的不應只是一時的資訊流傳,也希望盡可能完整紀錄暨大的植物生態,隨時間流逝積累出資料庫性質的書寫內容,並讓身處不同時間的人們考察不同時期的暨南風貌。為此,在社群平台之外,我們應擁有更便於彙整、閱讀文章的資料彙整網站,藉此減少受到平台政策波動的可能性。肯定自架網站自主度與資料存續穩定性的同時,我們也希望瞭解一事:在傳播數據與閱覽流量層面,當今自架網站是否仍有造成影響的潛力?
在過去,自行架設網站相當困難繁瑣,但使用網站架設器WordPress不僅不需要會寫程式即能架設,軟體也容易安裝;再者,它可供架設的網站類型十分多元,其中部落格形式恰恰切合我們的書寫形式與推廣目的(而它也是目前網際網路最流行的部落格架設系統);最重要的是,針對基礎功能的使用,WordPress是完全免費的。基於這些優點和方便性,我們決定以WordPress架設器建立一個屬於暨大植物的部落格,同步宣傳暨大植物。
歸納以上意見,我們敲定了企劃的運行內容:創建Facebook、Instagram帳號推廣暨大植物書寫,並另外使用WordPress架設專屬部落格網站同步更新,儲存歷時資訊。我們將擬定三種網路工具的營運計劃,並比較三種工具在不同時程中的流量與互動性質差異。
企劃內容
(一)計畫內容
1.粉絲專頁經營策略
我們將分別在Facebook與Instagram經營相同名義的兩支粉絲專頁帳號,因暫定初步的目標受眾為暨大校內學生,即偏好使用Instagram的年輕人,故經營上以Instagram為主、Facebook為輔,發布內容則依兩平台的版面特性及貼文格式有所調整——每次發布貼文時,在兩平台同時發布,內容大致相同;不同的是,在Instagram上,我們會以受眾較熱衷使用的限時動態功能作為輔助,發布貼文的同時,也於限時動態轉貼貼文連結,提高貼文觸及率,一些即時性資訊(如抽獎與線下活動進度之更新、活動倒數、不定期的影音材料等)也會藉由限時動態推廣分享,以期更頻繁地與粉絲互動。
至於在Facebook上的經營,有鑒於暨大專屬的學生社團——暨大大本營擁有龐大的校內成員基數,可能遠多於我們在Instagram的粉絲,我們將發起的所有活動都將另行轉貼至此,廣泛地對本校師生宣傳相關資訊,並希冀更有效率地透過學生人脈向外擴張粉絲規模,打響本校知名度,讓更多人見證本校植物與生態的迷人之處。
2.粉絲專頁經營方式
我們預計將植物介紹與季節、暨南大學之生態與人文結合,透過在Facebook與Instagram建立之粉絲專頁,向粉絲「定期」推送植物書寫內容,以文字搭配圖片的貼文形式呈現,原則上根據花季、結果季節等要素安排發布時間。對於所發布的植物,除了符合「本校」與「當季」兩大核心要素,本團隊尚會視天氣、觀光活動、植物本身狀況等其他外部因素進行篩選,討論完畢後,由團隊中的攝影師拍攝植物,再交由撰稿人撰寫該植物之介紹。詳細內容逐一介紹如下。
(1)植物攝影:
現在手機的攝影功能已相當強大,比起相機,其照片畫質可說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完全足夠用以進行一般的日常記錄。然而,我們的目的並不僅是隨手記錄植物,更要將植物最自然、最完美的模樣呈現予粉絲,並累積長期的生態紀錄資料。就這幾點而言,相機依舊有著手機無法取代的優勢。一來,相機的感光元件較手機大很多,拍攝出的畫面更為立體且細緻,適合近距離的植物特寫;二來,相機拍攝出的顏色較自然、色彩還原度較高,我們希望能最大程度地還原植物的光影;三來,相機的景深透過光學原理,可讓背景與所要呈現的主題分離得更自然。故貼文中的植物照片,將由本團隊的專業攝影師以單眼相機拍攝。
(2)植物介紹:
採用結合校園生活經驗、貼近大眾生活、能引起共鳴的「引導式」介紹,跳脫枯燥乏味的學術性敘述;另外,若該植物與本校有歷史淵源之聯繫,或與暨南人之間發生的故事,必定會成為介紹重點,目的在於凸顯植物與暨南大學的特殊連結。同時,善用本團隊成員在中文系習得之專業知識,介紹植物時,我們也會適度引用《詩經》、《楚辭》或詩詞等古典文學作品,傳達植物的人文意涵。在字數方面,考量到字數過多可能降低某些觀看者的閱讀意願,過少則會限制我們所欲傳遞資訊的完整度,我們決定將貼文字數控制在400字上下。
透過生動親民的文字,植物在大眾眼中將不再只是冰冷的知識或一晃而過的陪襯,而是可愛獨特的點綴,與飽含深意的人文風景。我們希望讓校外粉絲對暨大多樣的生態能有更深一層的認識,也鼓勵校內粉絲多留心身邊的一草一木,提升現代人觀察植物的興趣。
(3)Instagram限時動態影音:
相較於平面的圖片,立體且具有即時性的動態影像更有臨場感,能一定程度提高人們前往遊賞之意願。因此,除了以圖文並茂的方式進行植物書寫傳播,我們也會善用網路平台的影音功能,不定期在Instagram限時動態更新植物小短片,讓所處環境較遠的粉絲也能迅速掌握該植物的狀況——如在櫻花季時,錄下櫻花綻放的盛況及周遭人潮,告知校內外粉絲目前暨大櫻花盛開的地點。而除了最知名的櫻花,暨大亦有許多美麗卻較不為人知的花草樹木,藉此可讓校內學生發現更多隱藏版的校園景致,於對外觀光或許亦有一定助益。
3.WordPress自架網站經營方式
每次於Facebook與Instagram發佈貼文時,即在此部落格同步更新網誌。內容大致相同,但放在部落格的內容僅保留文字與圖片、不包含影音。在此網站中,發佈文章時還能選擇同步連結到Facebook或Instagram,使三個平台的資訊與用戶相互引流。
(二)時程規劃
在社群平台的推廣與行銷作業中,發布資訊的時間點也會是影響結果的重要因素。根據數位媒體團隊oberlo於去年發表的「2021社群平台最佳發文時間」數據報告顯示,該年Instagram經營者於週三發文能獲得最高觸及率,成效最良好的發文時段則分別是週三11:00與週五10:00至11:00;互動高峰日為週一、週二、週五11:00,而在週日發文的觸及率最低。
但在我們實施此實驗企劃期間內,我們的目標受眾主要為「暨大校內學生」。考慮到白天是多數學生的上課時間,可能在晚上較有閒暇瀏覽社群媒體並閱讀較長的文章,我們決定折衷,暫定每週三21:00於Instagram與Facebook同步發文(相當於每個月介紹4種植物),並在隔日11:00在Instagram限時動態轉發貼文,好讓晚上錯過貼文的粉絲得以透過限時動態得知發布消息。若粉絲數能到達校內師生數量的兩成,再透過Instagram商業帳號的「洞察報告」功能,查詢粉絲普遍最常上線的時段,據以調整發文時間。而Instagram限時動態的影音內容可不定期發布,原則上將與校內觀光活動或各時期的花季配合。
(三)人力分配
由於使用網路傳播需求的門檻極低,執行本企劃所需求的主要資源並非資金,而是負責創作、推廣與經營平台的人力。經過本組討論,我們整合出所需要的人力配置需求,並已經為各職位找到有擔任意願的相應人員。
職稱 | 人數 | 工作內容 | 負責人 |
營運長 | 1 | 總務收支事務、和其他粉絲專頁或團體聯繫 | 許逸橙 |
活動長 | 1 | 安排抽獎、投稿等粉絲互動活動 | 王韻瑄 |
撰稿人 | 2-3 | 撰寫貼文內容 | 涂語彤、謝宜君 |
攝影師 | 1-2 | 攝影 | 陳畇佾 |
美宣 | 1 | 負責貼文美編與排版 | 孫時霖 |
預期成果
以下為本企劃的成果預期。因本企劃有實驗性質,以下將會把成果分為「預期效益」與「預期實驗結果」兩方面作介紹。前者預測此企畫能獲得的具體數據成效,並列出不同群體可經由此企畫執行所獲得的好處;後者則預測實驗結果,用以與實驗後得到的真實結果作驗證與比對。
(一)預期效益
1.量化效益預期
截至110學年度為止,本校在學學生約有5989人,在此群體中,Instagram、Facebook、自架部落格網站各有使用者與優劣勢。經過在三種 平台設置據點並進行實驗後,我們預期約能使所有平台的粉絲數與關注者總和達到本校學生數的30%,該項數據將可具體反饋宣傳的成果。
A. 對暨南大學校方而言
本企劃的運作核心即是「推廣」,因此暨南大學將會是本企劃所預設的最大受益者。暨南大學雖實力堅強、人才濟濟,但校史較短,且相對而言交通較為不便,因此有迫切的知名度提升需求。身為暨大學生,這些現狀我們都相當清楚。而本企劃的實施,無疑能給暨南大學增加網路曝光的機會。因本企劃的書寫對象為暨大植物,這項推廣作業的內容獨特性能得到充分保證,還可與暨南大學近年積極發展之觀光活動作結合。若企劃的潛力能被驗證,我們也會向校方爭取更多合作機會,如取得教職人員輔導或取得推廣資金的可能。
B.對校外人士而言
透過網站與粉絲專頁的宣傳,校外的生態愛好者或一般民眾可以透過遠程或非實體形式參與接觸自然,瞭解當季的植物、辨別植物的特性與用途,有自然教育之用,能培養大眾生態關懷意識。
C.對企劃營運者而言
本項實驗的進行過程,能為負責經營的學生人員提供許多技能練習機會,如資料彙整、書寫、攝影、剪輯、行銷、美學設計,甚至網站架設。對處在資訊時代的學生而言,這些都是往後求職與工作可能用上的珍貴技能。提前在學生階段累積經驗,不僅學習與試錯成本都極低,也能增進同學間多元能力的交流。此外,一旦平台帳號藉由執行實驗先累積到一定的粉絲基礎,往後長期經營的阻力也會降低,並得到可作為參考的觸及率等數據。
D. 對學校師生而言
在校生與教職員透過社群網站的使用,能以極低的學習成本熟悉自己所在的環境,往後漫步校園時,能夠辨識甚至介紹周遭的草木,提升個人生態知識素養。
(二)實驗結果預期
對於實驗的結果,我們希望能選定具體的數據對三種平台進行比較,以下以預期觸及率、預期粉絲數目作為實驗結果之參照依據,預測不同平台的表現。
1.預期觸及率比較
我們預期,使用者數目最多、傳播門檻較低的Facebook的將有最高的貼文觸及率,而使用者次多的Instagram觸及率表現居中,自架網站因為需要透過其他社群媒介宣傳,故觸及人數可能最少。
A.Instagram:
有鑑於年輕群體使用Instagram比例較高,且Instagram的社群經營模式較有助建立穩定的粉專形象,我們預期Instagram應能在暨大學生中建立最穩定的受眾基礎,持有最高關注人數。
B.Facebook:
傳播性強但資訊較冗雜,能積累之粉絲數目應屬次中。
C.自架網站:
因功能與性質的不同,自架網站並無能與另外兩種平台對應的粉絲或關注功能。因此,我們會將對此平台的關注重心放置在訪客人數計數器之統計數據上。自架網站具有多方經營的運作功能(如自主分配資源與配件擺設),可保留更具開放性的發展方向(如離線使用、行動裝置上的網頁設計、自製獨立軟體)。如若細心經營,我們認為自架網站在Google搜索引擎的曝光率也能逐漸提高,讓受眾群體更加多元、觸及年齡層更加廣泛。我們預計此平台的初期傳播表現必然較其他兩個平台要差,但也不完全排除有長期發展的潛力。
未來展望
(一)抽獎活動
為有效維持粉絲數量並吸引更多粉絲,我們預計自粉專創辦後、粉絲數量達到一定規模時開始舉辦抽獎活動,此後即將定期抽獎納入粉專營運之一部分。活動將在Instagram與Facebook兩支帳號同時進行並分開抽獎,以提高中獎率,鼓勵粉絲參與。粉絲只要留言,並標註一位同為粉絲的朋友,即可獲得參加抽獎之資格,由此達到向外宣傳、提升知名度、拓展新粉絲群體等目的。
獎品等級大致分為四等,內容同樣與植物相關,並盡可能配合受眾的喜好與流行,目前暫定為當季盆栽、植物吊飾、乾燥花與植物種子。而獎品的來源也並未限制在自購範圍內,當粉絲專頁已經有足夠的粉絲基礎,我們可以和與植物、文創等產業有相關性的商家(如《MUMU|風格訂製植物店》)進行洽談,發展取得贊助獎品的可能性,同時我們會為商家提供向我們粉絲群體進行商業宣傳的機會,創造雙贏的局面。
(二)線下活動
這類活動將以本企劃營運團隊的名義發起,可能是與校方配合進行的花季觀光活動,例如協助為觀光客進行植物導覽解說;也可能是在與花季接近的時間展開的獨立活動,如與其他社團、科系洽談合作,在特定季節舉辦植物主題的表演、展覽或音樂會。藉由這類線下活動,希望能對校園植物特色進行更動態、更多元的推廣。
(三)與其他粉專聯動
長期對同一群體發布內容,在市場開發完全後可能會有受眾逐漸僵化的現象,對平台的長期經營較為不利。因此我們能適時與擁有不同受眾、但經營性質相近的粉絲專頁合作、彼此宣傳。透過推出聯動的貼文或創作內容,我們能提升自身的曝光率,並維持對外持續推廣的彈性。
(四)植物故事徵稿
透過粉專不定期向讀者徵求小故事,內容是與暨南大學植物相關的特別回憶(例如:被波羅蜜砸到頭、在機車道輾到落花而摔倒)。我們將會把讀者提供的特殊回憶進行整合或改編,修改成新的文案作品,公布到粉專,增加平台內容的多元性、獨特性,也提升暨大師生的共鳴感。
以下為本組企劃書分工表:
一、企劃源起 | 王韻瑄 |
二、企劃內容 | 涂語彤 |
三、預期成果 | 王韻瑄、謝宜君 |
四、未來展望 | 孫時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