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座紀實|地方誌:刊物編輯與在地書寫
如想更多了解我們,可點選下方連結
與《貢丸湯》相遇
該如何書寫地方誌,並將地方誌的效用發揮到最大?
該如何讓其他人重新審視故鄉,愛上這個最熟悉又陌生的地方?
講座時間:2022年5月4日13:00-15:00(線上)
講座主題:地方誌:刊物編輯與在地書寫
主講人:吳君薇 老師
第三組
與人相會的起源.見域工作室
見域工作室於2014年成立,最初是藉由網路媒體組織的寫手同好,分享新竹獨特有趣的地方。團隊成員大多不是在地人,而是因為在這裡生活而有感觸。於是《貢丸湯》於2015年3月創刊,直至今日已經邁入第7年,是屬於新竹的地方誌。見域的名稱來自童玩「劍玉」,他們希望可以為人們和新竹建立新的連結,讓大家重新去認識城市,才會有關心,進而去改變地方。
《貢丸湯》之所以叫做《貢丸湯》,除了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新竹,還有團隊想要在刊物中真正探討的文化:那是庶民的,隨處可見、稀鬆平常,但卻可以在重要的時刻溫暖你。
新竹雖然小,不過只要打開對生活的好奇心,去同理不同的族群、不同生命經驗的人,去探究他們生活中所發生的事情,會發現這個城市充滿許多驚奇及有趣的事物。《貢丸湯》團隊會依據區域、主題、發刊季節,甚至是不同視角的觀察(例如毛小孩視角,新竹是西部地區最多人飼養毛小孩的地方)打開大家對於城市的想像。
大家初來乍到新竹這座城市並沒有管道去了解在地,因此容易產生偏誤。但其實是大家對於城市缺乏好奇心、想像力及了解,團隊在做的就是透過媒體的力量做改變,並且讓資訊更加流通來改變各區的差異性。
為了讓議題探討可以跳脫同溫層,得到大家關心,團隊一直在思考創建一個平台提供大家討論的空間。像是真正貢丸湯的業者都有各自獨門的配方,他們在做的就是融合這些精華(亦可能是被遺忘的部分),並且料理出來,成為大家願意入口的一碗文化貢丸湯(刊物、導覽活動、策展、文創商品、實驗型活動:電影播映會)。
希望大家一起發現,投入熱情給地方,讓居民成為行動者,形成良性循環,讓整個城市動起來,變得更生機蓬勃。
吳君薇
「這裏沒有,那我們就自己做吧!」,就是這點想法,這個來自高雄的姑娘,在唸了五年書的新竹,自己創立了「見域工作室」、辦起刊物《貢丸湯》。鄉民都說新竹是最無聊城市,但事實上新竹是北台灣最早發展的城市,文化資產非常豐富,只不過沒有多加推廣,因此這群年輕人希望讓大家「重新看見地方」。
節選自2017未來大人物
刊物的實用性
●飲食、娛樂 ●古地名開發的故事和生活圈
●地圖 ●各自區域專欄介紹
●創新、開發舊地方
該如何做出親民且地方人可以想像的生活誌?
其實都是源自於自己的核心理念,親民跟啟發想像,會有不固定的版性跟設計,讓不同的美學樣貌都可以呈現出來,用多元的方式來做轉換跟呈現。同時也要兼顧實用,讀者才會想要收藏,可以既是旅遊雜誌,也是一個議題刊物,例如第14期就是在寫新竹的夏天可以怎麼度過,像是冰點玩水的地方,也可以告訴大家在避暑的過程裡面,有許多違法設置的露營場,可能就有違法開發或者生態破壞,廢水排放等,把這個議題納入作分享。例如:大眾運輸,利用城市漫步的方式來聚焦在這個議題,在這個尺度上大家可以怎麼觀察這個城市所面對到的議題。
《貢丸湯》不會只歸於一個很刻板性的議題,例如他們會在自己的空間進行實驗性的議題,不僅僅指藉由地方誌,還會去進行播映會或是工作坊,來針對正在發展中的議題。
在製作地方誌時有一個比較難處理的地方是:某些議題已經被再三使用過了,那麼就要去思考議題該如何在自己的刊物上有其特殊性。事前工作當然就是先去蒐集其他人寫過的資料,參考他們的閱讀角度,最後去思考自己該以什麼角度去看待事情。除了報導議題的當下,使其再現風華,還必須去報導未來市場轉變的可能性,例如:市場中的政府和商家,除了該說明當下的狀況,就如消費糾紛,還必須預告它的未來,例如:店家出租變成青年創業。
在發行關於東門市場的可行性,有些人開始跟著走入市場,在地人也會分享小時候的軼事。有些人的回憶開始回來了,外流的人也跟著回來創業。用地方刊物開啟議題,引燃地方的一把火,讓地方人的想法在這座城市做實現,是這個刊物最大的意義所在。我們2016年的東門市場活化工作坊,就是在探討一個老市場的可能性。
2010年後,地方誌大爆發,許多地方的刊物都接踵而來,例如:高雄的《藍鯨》、台南的《正興聞》、蘭嶼的《952》,都用在地人的語言傳達當地的故事,用當地人的語言做發音,透過南風附贈伴手禮。而地方誌大爆發的原因是:同輩的人被傳受到中國的地點歷史,回到台灣,大學做田野調查,用自己的專業在台灣找到自己可以做的事情。當然還有技術上的革新(例如排版軟體),還有手機上的照片構圖,建構了新時代的浪潮。
我們該如何去思考設計一個地方誌?
該用哪些角度來檢視?
應是注意如何精準認知到:利用有限的資源在有限的時間完成。務實的判斷利用所有的資料劃分主題來達到平衡與多元共存。
不同的是個別的報導,我們會去看個別報導的精采度,不要整個都是攝影或是插畫風格。我們會去思考在這60幾頁裡面,可以玩哪些表現的手法,我們在這城市裡面有甚麼值得報導、值得收入的店家。
這其實是我們內部很實務的文件,可以看到每一個不同的編輯,分別負責了不同的頁數。例如這個人負責了六頁,而這一期是作新竹的冷飲與甜點,主題是新竹的快樂所在是甚麼,歷史面向我們也想談到,所以我們就去找新竹以前的糖廠是哪裡,它以前的所在地,在現在是一個很有名的百貨公司,接著我們就竭盡所能的去找老照片以及相關的資訊,以六頁來做這個主題。
新竹有很多古早味飲料店,冬瓜茶或是蜂蜜檸檬等等,我們想把他們開店2、30年的秘辛與經營方法分享給大家。這大概就是架構布局的方法,大家拿到一個主題之後,再回去思考細部架構與資料收集。
做企劃的同時,就得考慮到畫面的呈現以及整題的呈現為何,大家會根據他們的主題去思考,在這個架構下所轉譯的內容,如何會是群眾願意看的。或是說用什麼樣的方式去接觸訊息,對店家而言會是好的。例如去拍餐館店家,想當然就是把食物拍的好吃。
呈現方式很多元,圖說、長文都有可能出現。以這個市場殺價文化的現象,主要以筆記來定位,所以在呈現上就會以手寫、隨筆筆記的特色,來做為呈現。
每個編輯收到自己主題時,要思考的不只是文字的內容,要取得哪些畫面也是需要處理的部分。
像這個去採訪果菜市場,用長曝光的方式去記錄這個設計過的畫面,然而也有拍不到的時候,可能就會用棚拍或者手繪的方式來作為替代方案。
圖文呈現
圖文的呈現會考慮材料的取得狀況來做調整,有時候是想要的畫面無法取得,有時候會是收到意料之外的好照片。編輯需要從文字以及圖像的兩個觀點,去處理最後呈現的樣貌。像是廣告主或者64頁有特別的印刷,讓版面可以分配出不同主題的報導與精彩度,也刻意不要讓不同的風格都能出現,像是在這座城市有哪些值得報導的可以放進去。
圖文的呈現會考慮材料的取得狀況來做調整,有時候是想要的畫面無法取得,有時候會是收到意料之外的好照片。編輯需要從文字以及圖像的兩個觀點,去處理最後呈現的樣貌。
像是廣告主或者64頁有特別的印刷,讓版面可以分配出不同主題的報導與精彩度,也刻意不要讓不同的風格都能出現,像是在這座城市有哪些值得報導的可以放進去。
每一個不同的編輯有不同的意識,在一個主題上去記述不同店家的秘密或者秘方,來分配雜誌的頁面,在模糊的主題中去針對細部做搜集,或者個別的專題企劃,讓他是吸睛也有功能性,讓他是有實用性。用什麼樣的方式來呈現才會是店家所想要的?個別專題企劃就是要如何讓讀者最好的去消化理解,呈現方式會很多元,像是搭配圖書,或者長文,來把讀者拉到現場一樣,像是菜市場的殺價筆記等等。在畫面的呈現上有手寫字之類的,也會有帶路人,來帶出不一樣的風貌。
像這個專題,是我們的設計夥伴來寫的,他用設計的眼光來逛市場,從中發現了果菜市場的元素。
這篇的文字其實很少,但用了大量的圖片來敘述。如這個版面,是意識到紅綠藍三種色素的普遍狀況,接著以這三種顏色來呈現市場的樣貌,用圖片的色調去告訴讀者市場的樣貌。
這篇就在字數上做調整,因為考慮到圖片裡的多樣元素,如招牌顏色、字體等等,圖文兩者的調整才能保持資訊完整的呈現而不會太雜。
地圖是每一期堅持會做的事,因為我們想要透過地圖,讓大家用比較全觀的角度來觀看我們所居住的城市,它之後也可以被穿連起來,變成一個更完整更大的地圖。那我們也會把它們放到google地圖上,提供為大家作實際走訪的使用。
因著我們的走讀活動,所以我們打算打開我們團隊對於街頭巷尾的觀察,並且把這些概念分享出去,也去打開群眾對於生活周遭的觀察。我們的訴求是「以小見大」,讓大家從平凡無奇的細節,去看到城市背後的脈絡,以及工藝裡面的技術有哪些。
我們就作過路上招牌、鐵窗花等等關於房屋裝飾的內容,它可能是不同時代的房屋裝飾,並且藉此來知道這些街區的建築可能是甚麼時候所建造。
我們也藉此著手公共議題的討論,我們之前做過一個「抬頭上的觀察」,例如頂樓加蓋、招牌的問題,去發現其中好或不好。也有作過「低頭下的觀察」,去討論如違停、危害行人用路的問題。我們藉由這種方式,去倡導一些公共議題以及其價值。
除了刊物之外,我們也在用多元的方式,讓大家去意識到在地有許多有趣的事物。所以我們也會用導覽的方式,帶著大家逛新竹,我們也會結合當地的商家,一起去思考有甚麼方式可以在其中作加值。
做這麼多事情,就是為了讓城市裡不同階級、年齡的人,可以對各式各樣的事務產生共鳴,因此我們也有作過給小朋友的營隊,去告訴以前城市的故事。
Q1.內容的排序常常是我們忽略的編輯重點,但事實上好的內容排序會引人入勝,讓人想看到最後,我發現《貢丸湯》就有這個特質,想詢問老師在雜誌內容排序上會給什麼樣的建議?
我覺得有兩個層次:整個刊物的層次、一篇文章的層次。
這想到爬山那刊的經驗,因為疫情大家開始爬山,但我們的讀者大多是登山的新手,所以作為一個登山的新手,要以甚麼來切入了解。我們在編輯室筆記裡,先談新竹與山的關係,我們在被山環繞的環境,大家卻對山不了解,所以我們先告訴大家為何我們要看這本刊物。以山屋裡有哪些怪人:各種樣貌的登山客,用詼諧的方式使讀者產生興趣,再去切入山的議題。同一版面下怎麼處理層次,要顧慮到讀者對議題的膫解程度,再去細談在內容可以怎麼處理。多去思考這些內容,思考說讀者是以怎麼樣的方式來接觸到這些內容,再來進行內容的安排。
吳君薇
Q2.君薇老師您好,以下有兩個問題想詢問:1.想請問《貢丸湯》的財源如何到位,因為一本定價150元,要支撐下去其實不容易。2.有無調查過貴刊的閱讀人口及年齡層分佈呢?另外如何決定發行數量呢?
A2-1:關於財源問題,我們透過編輯這本刊物,其實讓我們團隊所呈現的畫面風格被看到,藉此開始有了一些協助的代編業務,其中包含艱澀內容的轉譯,或者政策的推廣。其實我們團隊都不以作《貢丸湯》做為主要生計,他比較像是一個開發團隊,一個對外的品牌,是以每三個月來做內容的開發以及主題的發想,而在貢丸湯所包含的零售、電子書的收入,是可以cover攝影等相關的費用,而編採人員的稿費是工作室的日常營運就cover掉。
A 2-2:這是大家很喜歡問的問題,但其實隨著不同的活動,我們感受到的對象其實很不一定,然而我們會再去思考,怎麼樣去凝聚新接觸到的群眾。我們並不是說都鎖定同一群的閱讀人口,去針對他們去做事,而是提出各種不同的觀察與想像,想辦法去吸引可以產生共鳴的族群。像是上一刊作的植物刊,我們就自己去種植物,然後去設想他們可能會需要那些知識,在這些人的生活中,可能會對於哪些價值是有共鳴的,這是會變動,也是值得突破的。
成本考量、估價是大家需要去考慮到的,就像在當中會發現,印刷有時候要一定的印刷量才會達到規模經濟,進而降低成本,或者以表單預購來推測銷售量。
吳君薇老師
Q3.想請問您在篩選面試工作夥伴的時候,會優先考慮哪些部分(人格特質、態度、實務能力…等)?您認為什麼樣的人比較適合從事這個行業?對於有興趣想從事往刊物編輯發展的學生,有沒有建議可以努力或先準備的方向?
我覺得很重要的是人格特質,我們是一個採訪為主軸的團隊,所以願意聆聽別人、能很快讓別人分享的人物特質是重要的。實務能力其實是還好得,因為接觸的機會多,所以這是可以被很快訓練起來的。
對於很多事務有好奇心的人,是比較適合的人選,我可以透過採訪來了解新一個產業,對於我來說是有趣的事情,不過不是大家都是如此,所以大家可以試想自己是什麼樣的人。準備方向的話,則是可以先去做一些關於報導、投稿的練習。
吳君薇老師
Q4.在閱讀刊物內容時發現,文字的風格是親人的,感覺是以簡易閱讀為目標。想請問老師,編輯團隊在文字的受眾、或者主題的受眾上設定為何?這些群眾設定的考量跟評估依據又是為何?然而,在這樣的風格下,是如何保持自身的風格以及一定程度上的專業地位呢?
關於主題的受眾這點蠻微妙的,我們一直以這個城市的知識份子自居,我們會去尋找有甚麼問題是我們可以去解決的,然後透過我們的專業,用簡單明瞭的方式去呈現出來。因此基於這樣的角色與責任,我們會去試想怎麼傳達想講的理念,我們還是以產生溝通為主要目標,而不是只是單方面的說論。
吳君薇老師